當升起不好的想法感受時,如何做到不與這能量共舞?
這個相關內容在我的書內有大篇幅的記錄,今天來做個更具體化的步驟解析。
1.先認清「這想法存在」的事實,停在這一步,不要去做下一步的聯繫。
例:假如A今天走在路上,腦海裏突然生出一個想法——想去砸B商戶的玻璃。(不用去管這個念頭怎麼來的,外靈也好,自己內在升起的也好,無所謂,重點是這個念頭已經存在了)
那麼A就先承認這個事實的存在:現在我有一個想法,想去砸B商戶的玻璃。
停在這,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克制住自己去砸玻璃的衝動,就單純讓它停留在想法階段,可是讓我們在意的還是內在的諸多感受,比如這時會開始批評自己:我怎麼這麼壞?怎麼會有這麼惡劣的想法?這批判帶來的內在攻擊性就讓自己十分難受了。
2.十分重要,不要將「這想法存在」的事實跟自我觀念聯繫在一起。
簡單來說就是,「砸玻璃」這想法存在,但這與我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會將這個與「自我」聯繫在一起,因為這是從我頭腦升起的想法,與我自己有關,正常情況下都會跳入這個邏輯。所以這一步就是打破這個邏輯)
我有砸玻璃的想法——那麼就讓這想法像個擺設一樣停在這,就當自己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塊寫有“砸玻璃”的看板,但這個看板的存在與你這個人是好是壞、品德是高是下無關。
承認這想法存在,但不要去與這能量共舞。
第二步很難,因為在想法升起的同時,內在的善惡觀也升起,批判感就迅速席捲而來。沒有通過訓練很難在第一時間保持清晰的覺察,所以便無意識地被捲入這負面感受中。
3.認清自己的選擇。
A知道自己有這個想法,但A清楚自己不會這麼做,所以這想法與自己會做出什麼選擇無關。A就可以輕鬆釋放掉這想法帶來的負面感受,也不將這想法與自我聯繫在一起,不讓自己停困在這想法上。
為方便理解我再舉幾個例子說明。
今天我看見一個花盆,我覺得好難看——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我不喜歡這花盆的款式和顏色。
我覺得難看,這裏不是批判,只是單純對自我喜好的描述,所以我不會有任何情緒上的不適,也不會有批判感。
假如這個花盆是我買的,我覺得好難看,這裏會出現兩種情況:
1.我還是不會批判自己。因為這只能說明我當下的審美與過去的審美不同,我覺得難看只是個事實的呈現。
2.我會開始批判自己。覺得自己的審美怎麼這麼糟糕,這麼low。
這句話若是別人說的,可能更容易將我帶入自我批判中。
而這裏要做的事就是,勿將「某種想法存在」的事實或單純的事實描述與觀念感受聯繫在一起。因為說這句話的人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審美品味,對方和自己的審美不同,僅此而已。
有人故意這樣說來傳達惡意,那麼這時有的人也是可以明確感受到對方的惡意的。
那麼想要與這能量共舞和對方辯論下去,還是選擇讓這惡意迅速穿過自己釋放掉,全憑自己選擇。想要快速釋放掉這能量,我的新書裏有講很多方法,到時候可以參考。
例子2:
我輔導小孩功課時,經常會被氣到炸毛。
為什麼炸毛,和小孩有關嗎?我仔細想下來好像也沒有特別的關聯。
我生氣主要是因為我都花這麼多時間、這麼多精力去教她做數學題了,怎麼還學不會?頓時有種滿腔心血付水東流的挫敗感,這挫敗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激起我的憤怒。
通常我就會停在這憤怒感中了,但不會將這憤怒轉移到小孩的頭上。因為小孩就是這程度,就是學不懂,這就是她,我接受她就是這個樣子。
有時我狀態不好時,也很容易被這憤怒攪進去,這憤怒便會化作攻擊性語言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你蠢死了!你想氣死老娘嗎?
嚴重時甚至會想動手敲她兩下以發洩這攻擊性,還好我沒有傷人的習慣,所以巴掌全拍桌子上了。
當巨大情緒席捲來時,我認為也不必刻意壓抑,因為壓抑也會自傷。但發洩方式還是可以由自己掌控,自己選擇。
這也不是鼓勵大家隨時隨地地亂發洩情緒。每個人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想想自己若是因為憤怒把別人胖揍一頓,那也要做好被揍或者賠付醫藥費的準備啦~
另外也無須對自我情緒產生自責。情緒是非常天然的東西,這只是自我狀態的一個反映。所以我不會把情緒與評判聯繫在一起。
情緒的表達也是非常正常的東西,我也要靠情緒的表達給別人做參考回饋,或者參考別人的感受回饋以促發自我改進。
比如小孩邊玩邊寫作業時就會看到我的大黑臉,就知道我現在不滿意她的表現。她也會思考自己的行為。她今天寫得很認真的話,就會看見我的大笑臉~
這不是讓大家看別人臉色行事,大家當然還是要以自我感受為主,尊重自我。但別人的感受回饋也能教我們更好地學習尊重,不至於太以自我為中心而失去平衡。
********
相關問答:
讀者:
請問文中提到「勿將「某種想法存在」的事實或單純的事實描述與觀念感受聯繫在一起」。——那舉例來說,有些男生傳達自己對女性的審美觀,往往會用批判的方式去表達(如胖子、很龍)。即使是這樣,我們可以先做的是「不要讓這些男性的言論影響自己的情緒」,同時「不要批判自己很糟糕」。同時覺察這些情緒後(如自卑、焦慮、恐懼),如果要不受情緒影響,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外在社會的審美觀(如胖就是醜),拿來當作對自己感覺良好與否的標準」。
不曉得這段話講得對嗎,實際上運用是這樣嗎?
閏月:
實際上有很多運用方法,你講的也是運用方法之一。我的新書裡也有很多運用方法。
在不同場景、不同狀態,即使是同一個人,運用方法也不是固定的。
比如:如果是個陌生人叫我胖子,我第一時間也要炸起來~但由於炸起來的這個情緒傷神又傷身,所以我會在第一時間注意到自己在用憤怒傷害自己,有時能迅速放掉這情緒,有時也無法平復……無法平復的話,我也會先停在這情緒中,不會特別壓抑這情緒,就等這情緒自然而然地發展。同時我也會迅速察覺到我的內在需求:因爲我需要得到尊重與禮貌,對方的無禮表現導致需求未被滿足而有情緒。在同理過自己後,情緒得到相應的釋放。至於“我怎麼這麼胖”“我太胖太醜”,這種攻擊性的批判我更不會對自己做了,在意識到自我攻擊的第一時間也會自然而然的停下。
另外補充一句上面沒提到的,即使不想和這情緒共舞,也還是可以有所行動維護自己,所以我也會告訴對方我不喜歡“胖子”這樣沒禮貌的稱呼和表現!好好地保護自己、支持自己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
上一篇 | 主畫面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