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簡單舉例描述  [ Being & Doing ] 這兩個狀態。
 

在創造課程裡,上師們教我們不是[Doing ] 而是要 [Being]。這意思是不是問如何「做」,而是只要 [是 — 在那狀態]。

 
例如: 
你們常問,我要怎樣「Doing=做」才能脫離痛苦? 我要怎樣「做」才會快樂?
 
一般你們內在都是強調在「做」,但這樣的創造過程會是緩慢甚至效果不彰。
 
上師教要我們用 [Being=是— 在那狀態]。 
 
你要怎樣脫離痛苦? 那你要先想想你目前感受到的痛苦是什麼?
 
是沮喪、焦慮、沒自信、缺錢….?你可能一下就列出好多個。不妨先一個一個來思考。
 
先想你這個痛苦的反面是什麼,你內在要的是什麼?比如你說焦慮、缺錢。其實你內在要的不一定是要有很大一筆錢,而是想要安全感、舒適感、自由感….。那麼你就不要問怎樣「做」才能有錢,而是你要先將自己置於安全、舒適、自由的狀態。
 
「你說我置於那狀態還是沒錢呀!而且要怎樣將自己置於那種狀態?」
 
你經常將自己置於那狀態,錢也是不會直接從天上像下雨一樣掉下來,但會從你的生活中慢慢顯化出來。
 
怎樣置於那狀態?其實只要靜心,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 靜心 或 靜坐 或 發呆…..。你看哪樣最能讓你回到這種安全、舒適、自由的狀態!也許是聽讓自己感動的音樂;也許跟家裡的寵物玩;也許做菜;也許外出去看看山林野地;也許是靜坐冥想;………………。
 
你的「外在實相」會由「內在」創造出來。
 
經常處於你想要達到的狀態「being」,會比你 很努力的 「doing」,效果更好喔!改變一下你的思考方式,去試看看。
 
 
Sikila    2018-07-02
 
 
 
上一篇 主畫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