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Injulering 2018-02-10
最近休春節年假了,早早之前就期待假日裡好好休息休息,玩自己熱愛的遊戲,不去管其包的。可是剛剛休假,家裡就有事情,幫父母去哪裡哪裡取東西之類的(其實也不一定非得我去)。
一想到要處理的事情,我就好煩,不想去做,覺得這是不靈性的,靈性應該是自由,可是之前從陳威廷老師那裡聽說,這種想法不是靈性,是逃避責任。
但是我的心情被那些事情影響得很糟,也給我的心帶來了很多束縛。我想到要像《與神對話》裡神所教導我們的那樣有意識的給自己創造輕鬆的舒適的境遇。可我又擔心這是陳老師所說的逃避責任。
想請教 Sikila 及觀音上師,
1、我不想處理那些事情的行為是逃避責任嗎?
2、我想要有意識的給自己創造舒適安逸,不承擔一些不必要的責任的事情而去更多的關注內在,是靈性的嗎?
3、到底什麼才算是靈性的呢?是積極勇敢的入世,適應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去做那些自己之前不願意做的事,還是多去進入內在,多關注心靈,並且跟隨心靈的意願。
發布者:Opusone 2018-02-11
你好,Injulering……
我用兩種不同的面相跟你分享我的看法……
【從一個簡單的面向來看】
靈性是否成長,從生活中或是工作中最容易發現,但常常在過程中而沒有覺察。當靈性成長後,會很自然地發現工作和生活都不一樣了,但並不是工作內容有所改變,也不是生活中那些所謂的問題沒了,而是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改變了,面對所謂的問題的「心念」不同了……
你在面對你的問題時,如果只是從「抗拒」的視角看,很容易就會陷入「不滿」的情緒中,但若是從情緒中抽離出來,轉換一下視角,換從「接受」的視角看,你可能會發現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的產生只是出在自己的「心念」和「態度」上。
過去我在工作上,經常出現「不得不」或是「沒選擇」的境相,每次出現時我就心情變得惡劣,總是抱怨一堆,但沒有覺察,因而陷入「不滿」的情緒中,浮現的是「被害者」的心念。生活中亦然,總是認為我「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在這樣的心境中,自然日子過得相當沉重,於是開始尋求所謂的心靈提昇,然後又進入「重心靈」「輕物質」的執念裡,進入以為自己在提昇心靈,以為自己跳脫了物質的「大腦假象」中,反而更加困惑,更無法接受自己……但我試著轉換了視角後,開始學習「接受」,不再只是抓著大腦認為的「靈性」,而是回頭體驗物質世界每一個的感受,反而在這過程中體驗靈性的成長。
現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面對的事情依舊,呈現的境相卻是不同,其實不同的是自己的「心念」和「態度」,但原來的那份「困惑」和「不滿」的情緒卻自然地放開啊……呵呵……
靈性的提昇,不用在特定情境,也不用刻意去找方法,在每個人的生活裡早已充滿了各種學習境相……重點是你願意「誠實去面對自己」嗎?你接受你的「選擇」嗎?無處不是修行的地方,無時無刻不是靈性提昇的機會啊……
【 從一個較為複雜的面相來看】
大部分的人很容易進入「情緒」而不自覺,卻以為自己已經覺察,並用自己認知的「靈性」角度看事情。但,往往會發現怎麼好像不是那樣,也產生了不少疑問,甚至還有些矛盾啊!?呵呵……其實這真的很正常,也沒有對錯~~~
不過,若是反反覆覆一直發生同樣的情況,就不要浪費了學習「覺察起心動念」,「當觀察者」,「誠實面對自己」的機會啊……
你問的問題 1,任何人都可以回答你,從不同視角也可能給你不同的答案,你若認為是或不是,任何持不同想法的人回答你,都可能不會是「你心中要」的答案。不妨你自己先回答自己看看,同時再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而這樣類似的問題發生時,是否有相同的境相產生……
對於「覺察起心動念」和「誠實面對自己」,以及「回頭看自己」,這境相會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和體驗喔……答案,在你身上!
問題 2,很有趣……想要給自己創造舒適安逸感,是對你的心靈,還是對你的肉體啊?呵呵……其實,無論你身體的狀況是舒適還是辛勞,內心若是快樂,就表示「心靈」狀態是自在的,因為你接受了自己,也接受了「自己的選擇」。
但從你描述的心境中,你存在著「不得不」與「不應該」的心態,早已將你拉入情緒中了,自然就在「不滿」與「困惑」中反覆體驗。靈性的成長,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來拉拔你,也不是靠「別人的背書」去支撐你,而是透過每一次自己的「覺察」,去認識那個原來的自己,進而「體驗」自己的成長。關注內在或覺察自己,並不是只在一個特定條件下才能進行,而是隨時隨地都在關注,無時無刻不在覺察……
所以,靈性必須在特定狀況下才能顯現嗎?答案,還是由你自己回答吧,呵呵~
問題 3,什麼是靈性?我不對這做任何定義,因為不想要讓你多一個「框架」,呵呵!不過,積極勇敢地入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個人倒是蠻建議能真正放開束縛去體驗,因為「人身難得」「人生難得」啊!
其實,很多時候,人會習慣用大腦來判斷所謂的「願不願意」,是基於習性和後天學習的環境。而所謂跟內在說話,也常常只是跟自己的大腦說話,並非真的和內在對話。 我分享我的體悟,如下:
# 意識層面 的 自我對話:
— 平常的一問一答,用「想」的居多
— 對話內容是「doing」
— 侷限在是否好壞對錯的「分別」
# 靈性層面 的 自我對話:
— 可能是一問一答,但以「感覺為主」
— 對話內容是「being」
— 不存在「分別」,只有「是」與「在」
入世,不代表就無法進入內在。
出世,也不代表無法體驗現在。
所以,問題 3 的答案,你覺得你會怎麼答呢?
其實,所有答案都在你自己身上,我只能引導你讓你自己找回你所擁有的答案……
上師就是這麼引導我,教導我,呵呵!祝福你,也祝福所有眾生……
發布者:陳威廷 2018-02-15
Hi Injulering,
我想我還是清楚一點講述我想告訴你的,以免引起你的困擾。我引用以下你的描述,不斷章取義,就從你的文章中來推導你的思考:
緣由:
春假想休息 →
好好打電玩 →
父母要求幫忙 →
覺得好煩 →
因為這樣不靈性 —!
什麼是靈性:
一:有意識地創造舒適安逸,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而去關注內在。
二:積極勇敢入世,適應環境做不願意做的事。
從這樣的「緣由」你陷入了「什麼是靈性」的思考。
因此「靈性」之於你目前內心的偏好來說,應該是屬於第一個,讓你可以去做不想做的事情。所以為什麼我當初回答你太多人使用「靈性」這兩個字來逃避人生責任。
似乎與靈性兩個字沾上邊就應該是:
「仙風道骨、與世無爭、心無罣礙、心如止水、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閒雲野鶴、雲淡風輕、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涅槃寂靜、法喜充滿等等……」
所以如果打電玩對你來說是靈性的話,你在打電玩的過程中,有感受到以上這些感受嗎?會讓你的內心充滿以上的覺受,還是讓你內心更充滿殺戮之氣、競爭之意、甚至廢寢忘食!?你可以自己想想。
你也提到一個重點:「關注內在」。的確!內在的狀態很重要。上面我列舉的常見「靈性詞語」都是在形容內在狀態,而不是外在的狀態。
所以:
「根本沒有做什麼是靈性的,做什麼不是靈性的!」
而是當你的內在處於這些「靈性詞語」的狀態時,「做什麼都是靈性的」!
但是這樣不代表你的內心不處於這些「靈性詞語」的狀態時,你做的事情就是「不靈性的喔~」!
呵呵~
上一篇 | 主畫面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