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靜心流水》開售以來,收到不少有關「頭腦、表意識、內在」這篇的來信,大多表示太複雜難解,或許原本沒想那麼多,沒有太多困惑的人,看了後反倒生出許多困惑,更不明白該怎麼做了。

 

當初我也是一時興起,想知道為什麼自己難以搞懂內心真正感受和想法,為何常常糾結內耗,陷入天人交戰,師父才會給我捋這其中的邏輯。

 

若看不懂這篇對提升也無甚影響,今天就直接給大家簡化一下。

 

內在信號最容易識別的無非兩種:正向喜悅的;負向晦暗的。

 

「正向喜悅的」自不必說,也很好識別,只要跟隨這感覺走在提升之路上,事半功倍是可預期的結果。

 

而「負向晦暗的信號」則是「進入內在對話」最容易識別,也是最感受曲折的路徑,但卻可以指引我們走向療愈靈魂之路。

 

大悲大傷的負向晦暗信號很好識別,在這裏就不再贅述,這些信號通常是由於我們忽略了平日裏點點滴滴的小信號而堆疊成巨大的情緒衝擊。

 

今天我主要講講如何識別日常生活裏的微小晦暗信號,從小細微處開始釋放負面情緒、療愈自己。

 

這些微小的晦暗信號常常來得猝不及防,比如來自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肢體動作、一個細微表情就可以讓我們心中掀起波瀾,甚至破防。但由於太過生活化,所以這些感受可能一觸而逝,自己也無暇多去解讀,就要繼續忙於手上工作,最後可能就忘記回頭處理。又或者想起來時,自我安慰兩句,找幾個合理化的理由讓自己心頭好過,迷迷糊糊就把自己糊弄過去。

 

我以自己的經歷來舉例,和大家分享我最常用的辦法。

 

舉例1:
比如今天和老公發生口角,爭辯不是讓我最受傷的事,而是在爭辯過程中他一個不屑的眼神或不耐煩的表情才是最刺痛我的。

 

「刺痛自己的瞬間」就這樣一閃而過,可能有些人都沒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刺痛了自己,還以為是吵架造成的不愉快。

 

但只要細心留意,事後複盤,讓自己最不爽的環節就會變成小劇場在腦海中盤桓。

 

第一步:把盤桓的小劇場放大琢磨,找出其中最不爽的點。

 

第二步:追循這點到底。

 

第三步:追循的過程中要時刻留意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在真正給予的資訊。

 

比如我的小劇場盤桓在老公不屑的眼神上,我會順著這個眼神回溯記憶:還被哪些人這樣的眼神刺痛過,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我在害怕什麼,我在逃避什麼?

 

「直面自己的痛苦和脆弱」通常是困難的,但想要療愈自己,便逃不過直面這一步,因為這是對自己真誠的第一步。

 

於是我很快捕捉到小時候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求助於爸爸,爸爸講兩遍我還沒理解,就會對上他不屑與不耐煩的表情,好像在說「你很笨,很沒用,你讓我很不滿意」——而讓別人滿意恰恰是我最在意的。

 

第四步,破除魔咒,接納自己。

 

「真心的接納自己」需要一定的功底,暫時做不到也沒有關係,因為在接納自己之前要真誠地直面自己的脆弱與痛苦,這一步也具有一定難度。

 

通常我的方法都簡單粗暴,直接告訴自己,我沒有必需滿足他人的意願的義務,讓他人對我滿意也不是我的責任。即使沒有人滿意我也沒關係,最關鍵的是,我不會背棄自己,越在我脆弱時,我越要第一個站出來支撐自我。

 

這些起初是調動表意識,告訴自己,安撫自我內在的。

 

但這個步驟做多、做熟悉後,在抓到內在晦暗信號後,這表意識的步驟會迅速轉化為向上的內在力量支撐住自己(包括內在),這裏便有低頻能量到高頻能量的轉換,會自然而然發生。

 

舉例2:
當我留意到我某個常用的東西一時間找不到後,我會陷入巨大的恐慌和焦慮之中,甚至會想,乾脆不要了,再買一個新的。用這樣的想法去逃避這焦慮恐慌。

 

我一直在覺察「找不到東西」觸發的感受來源於哪,也是花了好幾年時間,在最近才發現,來源於被遺棄和安全感被剝奪。

 

找不到的東西觸發了我被「它」遺棄的感受,暫時失去它讓我沒有安全感,於是產生了焦慮和恐慌,而解決這兩個感受最迅速的掩耳盜鈴之法就是重新買一個。

 

舉這個例子是說,生活中有很多常見又不算高頻重複的事件也在觸發我們的感受和機械性行為,這也是晦暗的內在信號。

 

我們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接下來的行為所分散,而讓我們疏於追蹤最核心的問題。即使留意到了,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覺察出核心問題的。在這個例子中,我無意識地重複了這樣的行為至少十年,從意識到這問題並開始覺察這問題開始,又花了至少三年的時間才讓我抓住了核心問題。

 

當你抓住核心問題時內在也會回饋信號,比如釋然、放鬆等等輕鬆的感受。

 

而這一步是要反復去做的,因為這很像挖洞勘探,先除掉表面的土壤,會有新的感觀,再除掉第二層土壤……直到最後你會發現類似問題對你來說已稱不上問題,甚至從你心靈感受上消失。

 

(此篇收錄於第二冊)

 

 

 

上一篇 主畫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