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父:
今天來給你一種逆向思考來塑造新的實相方法。
當你遇到你不喜歡的事,去細察這事件給你帶來了什麼感受,這個感受給你帶來了什麼狀態?去思考你需要這個狀態給你帶來什麼?或者說需要這個狀態給你創造什麼?這點很重要——然後,告訴自己,你不再需要這個東西了。通過這個方式去改變這個狀態。
閏月:
請上師舉例。
師父:
很多例子可以舉。
比如你在告訴同學你的字寫得不太好,或者作業是隨便亂做的——為什麼要這樣說?你心裏清楚自己其實很認真地在寫字,盡你所能寫到最好,作業也是盡你所能做到最好,而你為什麼要這樣告訴同學?
因為你在害怕,害怕同學沒有給予你肯定——一張整潔的作業,一手漂亮的字跡。害怕自己的作業沒能如願得滿分,所以你趕在同學在心中默默嗤之以鼻或者評分結果出來之前你先否定自己。
你需要這樣的否定狀態去避免遭到來自外界更大的否定,甚至需要得到外界的寬容與安慰。
好,接下來講到重點,你為什麼會處在一個嘴上「謙虛」實則越來越將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一個狀態,在其中你需要什麼?
閏月:
我需要避免失敗與否定。
師父:
是的,你看見了這個狀態,然後你告訴自己不再需要失敗和否定,也不再害怕失敗和否定。通過認識這個現實來做真實的自己。當別人問起時,你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我盡最大力量把字寫漂亮了,然後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就是這樣~「我盡最大努力去認真對待作業了,就算有錯題也不必責備自己,因為自己盡力了,我為這樣的自己而滿意,給自己鼓掌。」
通過這樣的改變,轉變掉害怕失敗與否定的狀態。如果看不穿裏面的把戲,你將會任由這個狀態持續下去,並且不斷給你吸引來更多挫敗的感受,創造挫敗的實相,甚至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所以去逆向思考,通過自己的行為與遭遇,去體會自己的狀態,看看「自己需要這狀態裏的什麼東西?為何自己會緊緊抓住這樣的狀態不放手?」
閏月:
我明白了。比如有些人一再創造自己很痛苦很可憐的實相,可能是他們在嘴上一直這樣說,描述自己悲催的遭遇、可憐的感受,然後周圍人也深表同情,這樣的同情可能反而讓這個人可憐悲慘的實相變得更加真實。而這個一手創造自己痛苦實相的人,他可能需要大家的關注與關心,他需要通過「很慘」的狀態來吸引大家的關注力和安慰。也可能他需要別的,比如需要大家的慰問來填滿他內心的空虛等等。
所以他需要認識到的就是「不再需要這樣的關注力也不再需要這樣的安慰」,從而放掉用痛苦來獲取關注力和安慰的途經,這樣他就可以重新創造自己的實相——一個不需要外界關注力和安慰的實相——因為當他認識到這點時,他會給自己投入更多關注力,給自己更多的安慰和同理,他不再需要創造自己很悲慘的實相了。這樣他改變了自己的狀態也同時給自己創造了新的實相。
師父:
是的,你理解了。師父要特別給你點出——對自己誠實,說真實的話,做真實的事,為真實的自己(為:這裏是一字雙關,既是wéi也是wèi)。這其中的因緣:當你違悖了真實的自己,便是背叛自己,遺棄了自己,除了感受上不好受之外還會引起更讓你意想不到的影響:你將會逐漸封閉自己,看不見自己。而你越封閉自己,就越在否定自己,越在削弱自己。而這一切都會被你以實相創造的方式體驗到。這就是為何你明明不喜歡的體驗,卻又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經驗到它。
去吧,從做真實的自己開始,打破這無形的、與真我的疏離感,才能真正創造出你內在想要經驗的實相。
| 上一篇 | 主畫面 | 下一篇 |